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IT数码信息网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小说

永井荷风一位叛逆、反俗、反战、怀古的唯美派作家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8-5-22 1:06:04 人气: 标签: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导读:日本唯美派文学代表作家。一九〇二年以自然主义倾向小说《之花》登上文坛。代表作有小说《竞艳》《梅雨时节》《濹东绮谭》和随笔集《断肠亭杂稿》等。作品不少描

  日本唯美派文学代表作家。一九〇二年以自然主义倾向小说《之花》登上文坛。代表作有小说《竞艳》《梅雨时节》《濹东绮谭》和随笔集《断肠亭杂稿》等。作品不少描写花街柳巷生活,充满了唯美主义和怀旧之风。

  本文为谭晶华老师为《永井荷风作品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序言,东亚评论,刊发已获授权,谨在此表示感谢。限于篇幅,本文略有删节。

  早年受法国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热衷介绍左拉的文学,诸如介绍《娜娜》的故事梗概、翻译作品《洪水》、撰写《埃米尔·左拉及其小说》的论文。1902 年先后发表短篇小说《野心》、中篇小说《之花》等作品。1903 年,身为明治的父亲永井久一郎为使他成为实业家,命其赴美国学习,1907 年又移居法国。

  这一段留洋生活使他深受美法近代市民社会崇尚个人主义、热爱的影响,切身感受到近代人生活的线 世纪末欧美文学艺术的绚烂。他曾一度倾倒于象征派的诗歌。1908年回国。以新归朝者自居,以怀古来表示对于现实的不满,以描写风俗艳情来抵制的现实,以愤世嫉俗的态度来辛辣地进行文明。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派(派)有代表性的大哥大作家。1910 年在森鸥外的推荐下任庆应义塾大学的教授,主办唯美派《三田文学》。1916 年辞去庆应大学教授,创办《文明》。他较长时间沉湎于江户时代的通俗小说的趣味之中,创作了一系列通俗小说。其创作在明治、昭和时代均有被发行的。战后,其反战、反俗的人生态度受到的。他的译诗《珊瑚集》(1913)收入欧洲著名诗人的 38 首作品,并附有评论,对日本现代诗歌的创作影响巨大;随笔集《红茶之后》(1911)、《偏奇馆漫录》(1920)、《荷风随笔》(1933)中收有大量的优秀散文;日记《断肠亭日记》从 1917 年写到去世前一天,文笔优美,是了解作家和社会风俗的宝贵资料。永井荷风 1952 年获得日本颁发的文化勋章,1954 年被选为艺术院会员。

  小说创作是永井荷风文学的大头。日本自然主义的之作《之花》表明,永井荷风在当时的自然主义作家中,是一位正确把握了左拉文学本质,准确接受和介绍了法国自然主义的日本作家。他在有名的跋文中说:

  “若想造就完美、理想的人生,我必须首先对人的这个面进行特别的研究,正像法庭要就必须细查和犯罪始末一样。所以,我要毫无地地描写伴随祖先遗传和境遇而产生的众多的、手腕、等事实。”

  荷风 1903 年 9 月从横滨出发,10 月到达维多利亚港至 1907 年 7 月离开纽约在美国生活了三年零九个月。1908 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美国故事》记述了作者在美国的各种体验和观感,作品反映了永井从出国前的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观到莫泊桑现实主义文学观的转变,进而发展到欣赏法国诗人魏尔兰、波德莱尔的颓唐趣味。这部小说集中处处可以看到对于美国靓丽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同时也充满着对于日本文明的。

  1909 年《法国故事》出版后当年就受到发行的处分,直到 1919 年 6 月由春阳堂出版的《荷风全集》中经修改后再版。永井荷风说:“虽说旅行者的空想和现实常常是不同的,但是,当我看到现实的法国时,比不曾谋面时感到它更加美丽和优雅。”

  作为一个青年的文学家,永井的法国游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是相当令人感兴趣的。法国近代烂熟的文明现状对于永井荷风的青春是具有文化意义的经历。由于之前在美国近四年的居留,到达法国之后,荷风已经习欧美人的眼光去观察欧洲的文化传统,逐步摆脱了自身固有的明治时代通行的“文明开化”的。

  虽然与《美国故事》相同,《法国故事》这部作品集中文明的因素依旧大量存在,但给读者的感觉是荷风文学渐渐失去了过去的清澄明亮感,多少带有一点“青春”的阴翳和寂寥,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自身艺术特质的一个发展过程。

  可以说,永井荷风的小说创作中最丰厚的是风俗小说。其中《隅田川》(1909)、《争芳斗艳》(1916)、《五叶细竹》(1920)、《积雪消融》(1922)、《租赁屋的女人》(1927)、《梅雨时节》(1931)、《避世隐忍的妾》(1934)、《濹东绮谭》(1937)、《舞女》(1946)等作品皆为杰出的代表作。

  短篇小说《隅田川》与作家同时锋尖锐的文明的中篇小说《冷笑》不同,充满着江户时代的情趣,作者把 1910 年秋季隅田川发大水泛滥和次年浅草大火的造成的灾害用来告知读者:江户古迹已经,江户情趣亦业已。如同作者自己在本作品第五版的序言中所说:“伤痛的时代所产生的不幸的诗人发出了吊唁名胜的最后的声音。”所以这部作品中的种种人物和景物描写都生动地表现了隅田川畔庶民聚居区的“荒废的美”。《隅田川》在当时诗情枯竭的日本明治文坛上显得颇有特色,作家此后的创作也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终成了一位成熟的具有文明的风俗诗人般的作家。

  长篇小说《争芳斗艳》(也译成《较量》、《各显》、《竞艳》)讲述驹代、菊千代、君龙等艺妓各显地追求爱情。作者通过这个故事,用华丽、巧妙的文笔精细地写出了花街柳巷这一特殊社会的风俗和人情的,像是一幅杰出的浮世绘。以新桥北街为舞台,作者刻意写出了新旧风俗的交错。

  永井荷风在谈到本作品的创作意图时说:“把艺妓的流行看作是明治年间的遗习,我想过把她们的生活风俗描写出来。”

  作品中没有轻薄、放肆的颓废,只有生动的叫人兴味无穷的图画。它不仅是风俗小说,也是杰出的近代小说。

  中篇小说《濹东绮谭》1937 年由岩波书店出版单行本,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发动侵略战争的前夕,日本国内对思想、言论的日见严厉,作者以濹东的风物为背景,用充满诗情的随笔笔触写出了一个在泥潭中挣扎的妇女的活生生的形象,以此来对的社会表示一种“反骨”。作者文学中的叛逆、反俗、反战、怀古的特点在本作品中得到相当程度的体现,以至于他的这部作品被当作“反国策”的文学,一度遭到发行的处分。

  荷风文学中大量的随笔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晴天木屐》(1915)和《焰火》(1919)。前者如同又名的“东京散策记”,是作者拖着晴天木屐,手持江户时代发行的嘉永版东京地图,带着洋伞游荡东京各地的记述,是一种地志散文集。

  作者运用把江户时代的往事与现今的东京进行对比,追怀以往的生涯,反对使过去名胜古迹和的现象,其日渐“寂寞和悲哀的诗趣”中有着与历史学家不同的观念性和现实性的结合。如同这部随笔作品的最后作家所言:“我们认定的爱国主义,应该以永远乡土之美,努力纯化国语为第一要务”。

  随笔《焰火》以回忆的形式,按编年体的方式追述了日本明治到大正中期的一些重要的事件,如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幸德秋水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把矛头直指日本。这篇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逆事件”对于作者的冲击,从而成了永井荷风文学的一个转折点。

  《断肠亭日记》是永井荷风 1917 年 9 月 16 日至去世前一天的 1959 年 4 月 29 日的日记,用简洁的文语体书写,是充满余情余韵的随笔文学。日记记录了作者几十年来的行动,与女性和出版社的交往,多有反战反俗的感慨,洋溢着诗情。同时对于物价的变动、世态的变迁、社会上的传言亦有记述,其风俗史资料的价值不可小觑。其中,大正时代末年到昭和二十年前后的日记量最多,成为荷风文学研究者必读的著作。

  荷风文学中还有剧本,和歌俳句的创作,其译诗《珊瑚集》的影响力很大。该诗集 1913 由籾山书店出版,收有诗歌三十八首,散文八篇,剧本一篇。德川时代幕府曾经装载美丽珊瑚的海外船只停靠长崎,作者将外国美丽的诗篇比喻为珊瑚,同时包含了对于当时军国主义的和自嘲的意味。

  永井荷风的唯美派文学由各种要素组成,其思想倾向绝非单一。曾有观点认为永井荷风的作品在思想上完全是颓废消极的,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这个结论未免过于简单、片面。永井荷风文学表现的思想倾向是多方面的,随着时代和年代的不同,既有消极的部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和作家所处的和思想演变不无关系。

  评价永井荷风的文学创作,首先让人看到的是作家的。荷风早期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中篇小说《之花》(1902)受到法国左拉文学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身从年轻时代封建家长意志、憧憬的影子。他的文学中常见的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富豪黑渊过去曾与外国传教士的小老婆通奸,传教士死后,他们结婚继承了传教士的巨额财产,因而遭受社会的摈弃,并殃及子女、终生摆脱不掉孤独和苦恼的。主人公家庭女教师园子了解到这一切后,非常同情。她认为,黑渊固然有罪,但“社会是不是一直这样公平地惩罚每一个有罪的人呢?一国的首相妓院,尚未的少女的,教育家隐瞒丑恶的受贿罪,社会不是照样对他们、宽容、他们的地位和信誉不是并未受损吗?”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使作家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

  永井荷风对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传媒为取悦读者,,按自己的,动辄对文人“笔诛”也深痛恶绝。有一次他在银座醉酒,遭到报刊的猛烈,《文艺春秋》竟把他当作“不能让其”在的人,还用上了“诱拐”之类的字眼,从那以后,直到 1959 年他死在无人知晓的陋巷时止,他一直怀着强烈的愤懑。

  永井荷风对于日本传媒的揭露颇为辛辣。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内运动,对外扩张侵略,传媒跟着生事,煽风点火。永井荷风对此是反感的,在创作中加以。

  永井文学中的心理也来自他自己的境遇。在父亲封建家长制的高压下,他在法国度过了十个月失意、郁闷的生活,回国后与除了母亲之外的其他家人格格不入。后来,因为《法国故事》和《欢乐》(均 1909 )受到发行的处分。“幸德秋水事件”的和新闻界对他的、孤立都给他以很大的刺激。他不平、压抑,又不甘心。其文学创作的字里行间,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很强烈、很彻底,颇能表现作者的秉性和气质。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实行的主义。一些文学家卑躬屈膝,充当御用文人,还有的作为战地报道班奔赴前线,撰写所谓的“国策文学”。而永井荷风并不愿,一直采取冷眼相看,正面对抗的态度,其反战姿态在当年的日本作家中有口皆碑。记录他四十二年生涯的《断肠亭日记》中有不少对战争和时局的尖锐和反映他不的段落。他曾拒付版税,明言不让军队去多买炮弹他国人民。代表作《濹东绮谭》中,荷风用揶揄和嘲笑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年代日本的局势和奇怪的风气,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永井荷风怀着一种极其悲哀和冷漠的心情注视着自己的国家一步一步滑向战争的深渊,对于军国主义的反感,反对战争的意愿极其明确。为日本命运忧虑的沉重心情,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有的文学家痛恨战争,厌恶侵略的人格。

  永井荷风善于用艺术的审美眼光来观察自己国家的国情和风俗。日本在江户时代经历过二百多年的锁国期,明治维新后,文化的影响触目可见,其中不乏驳杂、浅薄的文明开化现象。一眼就能看穿这些现象实质的永井荷风自然是不满的,他的中篇小说《冷笑》(1910)被称作“思想小说”,虽然有概念性议论颇多之嫌,但是对于明治社会的丑恶、庸俗和肤浅进行了尖锐的,写作的目的在于“面向杂乱无趣的 1909 年东京生活的外观,尝试进行严肃地,感叹生活在如此时代氛围之中的困难,并试图思考和探索我们纯良的日本特色究竟在何处。(加藤周一:《物与人与社会》)”

  这样的描述和议论很多,反映了永井荷风不同寻常的强烈的反俗心理,严厉而又独特的文明以及对先进国家的发达、秩序和文明的和憧憬,从中我们不难了解到作家的气质、教养、兴趣和状态。与性较少、对于人生持肯定态度的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相比,永井荷风具有强烈的、反俗,也具备敏锐的文明。

  正因为这样,当时的永井荷风反而是孤立的,真正理解他的反俗和文明内涵的人并不多。同时,界、军国主义、封建意识、日本经济教育水准还不高的年代,他所的俗恶现象也难以减少、绝迹的。

  明治时代的代表作《隅田川》(1910)就是典型的一例,它在作家的创作中最具古典风格。永井荷风所追求的理想的、完美的江户时代的艺术情趣,在明治末年的隅田川畔尚未完全消失,他想尽力把该地从夏末到翌年初夏一整年的季节变化、风俗人情用笔写出来,以寄托自己的怀古幽思。

  永井荷风之所以对“地志和风俗史”以及“快速的时势演变”感兴趣,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社会现实不满,无论从伦理方面还是从审美角度,都浸透着永井荷风的之情。因此,他自然地欣赏江户时代文化,带着怀古的心情看待江户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切。《濹东绮谭》中无论对“废词”及古书店老板的热爱,还是对女主人公暗娼阿雪的描写、评价都体现了作家的审美情趣。

  这种三四十年前业已消失的光怪陆离的幻人幻影,正是永井荷风刻意追求的江户时代的古典美,或许它是消极和的。永井荷风对它的留恋和追求固然有它自身思想方面的原因,同时,又是社会的和令人窒息的时代所酿成的结果。

  1910 年,“幸德秋水事件”(即“大逆事件”)发生时,永井荷风正担任着庆应义塾大学的文科教授和唯美派《三田文学》的编辑。他从六月起每天看到载着“囚犯”的马车驶向日比谷最高法院。幸德秋水等十一人被执行死刑后,永井荷风深受震动和刺激。他在《焰火》(1919)中写道:

  “迄今我在社会上所见所闻的事件中,还从来没有过像这样令人产生不可名状的厌恶心情的。我既然是个文学家,就不应当对这个思想问题保持沉默。小说家左拉不是曾经在德莱菲斯事件上主持而亡命国外吗?可是,我和社会上的文学家都一言未发,不知怎地,我总觉得难以上的痛苦。我因自己是个文学家而感到极大的羞耻。之后,我就想不如把自己的创作降低到江户时代那样一种格调。从那时起,我开始提着烟袋、收集浮世绘、弹拨三味线了。”

  永井荷风并不是一位坚强勇敢的文学家,他没能像同时代的作家石川啄木那样正面进行无畏的战斗,而是采取一种“逍遥派”式的消极逃避、游戏的方法,试图以怀古及追求、唯美主义的态度,从的现实中找到一条安生之,进行一些似是而非的。

  这种做法难免给人以畸形的感觉,他所走的道也像是一个败北者的道。对此,石川啄木认为他的“感情与其说是清新的,莫如说是的,……许多青年如同蚂蚁聚集于烂熟的苹果上那样,为他作品那甜蜜、恼人和妖艳的风味所陶醉”(西乡信纲:《日本文学史》)。

  这种评论的言辞并不过分。但是,日本文化史学家石田一良则认为:“在明治四十年代的日本出现了两种反体制的知识--国家的人物(社会者)和离国家疏远而去的物(隐逸文化人)。如果借用永井荷风的讥讽口气,则两者都是‘给国家(治安)和社会(风俗)散步的’‘非爱国者’(《欢乐》)……在日俄战争以后一般化了的这些反体制的知识的出现,乃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历史现象。”(《日本文化--历史的展开与特征》)

  这一观点对我们客观、全面地评价永井荷风文学是有参考价值的。消极逃避式的远不如勇敢、积极的斗争,却胜于、蝇营狗苟。从这个意义上说,荷风的隐逸、消极的实质是属于反体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永井荷风从年轻时代起就受到文化、文学的影响和熏陶,在一生的创作中,常常以文化和文明观为基准,对日本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过渡时出现的不文明及驳杂现象进行嘲笑,对社会上浅薄、俗恶的人和事进行无情和辛辣的。他的人生观总体上说是消极的,一生中的许多时间徘徊在一条遁世、孤独的道上,并视一切前进的努力为徒劳,中晚期的世界观是和颓废的。不过,他对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又本能地抱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对那些被时代废弃、忘却的人和事格外同情。

  他对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团体所鼓吹的侵略、扩张和战争是深痛恶绝的,以揶揄和讥讽嘲弄之,一贯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受到挫折、尤其是幸德秋水事件后,对于现实的巨大的失望、不满和导致他把视点渐渐地转向怀古方面,憧憬形体完整的以江户为主的古典文化,用写风俗小说的办法来对现实进行消极的,进而发展到用主义的态度描写沉溺于花街柳巷、赞美的作品来逃避现实。虽然永井荷风的作品在性描写方面总体说比较含蓄、平稳的,但是有些作品还是难免流于卑俗。

  他在的现实中试图寻找上的避难所,说明了他的软弱和局限,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如同中村光夫所言,也有“将他”的社会和时代的(《作家的青春》)。永井荷风的文学由各种要素组成,其思想倾向绝非单一。他的一生证明自己是一个个性的作家,他也许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唯美派重要作家,一个泰斗级的大家。

  作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开山祖师,永井荷风的文学创作在艺术上既有对于欧美文学的借鉴和模仿,有对汉学汉诗的继承和发扬,又有对本国俳句、和歌、狂歌、戏剧、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的沿袭和传承。

  从永井荷风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欧美作家,尤其是法国文学家们对于他的影响。在赴美学习之前,永井除了学习英文和法文之外,还广泛阅读欧美作家的作品。

  法国作家中,永井荷风熟悉卡诺、《菊子夫人》的作者洛蒂、《最后一课》的小说家都德、古典悲剧作家拉辛、小说家阿纳托尔·法朗士、巴比塞、柯莱特、作家普莱沃;画家米勒、夏凡纳、柯罗,其中散文家和诗人最多,如波德莱尔、萨尔德、魏尔伦、亨利·德·雷尼耶、马拉美、弗朗索瓦·科贝、约翰·莫雷亚斯,他们当中不少是象征派诗人,同时也是永井荷风译诗集《珊瑚集》中入选的诗人。雷尼耶是荷风最最喜爱的法国象征派诗人,译诗集中选他的作品最多。当然,永井在自己的诗作中,也运用了法国诗人们的技法。

  受父亲的影响,永井荷风自幼热爱汉学和汉诗。1896 年,他作为柳桥代地的管箫师傅荒木的,同时向岩溪裳川学习写作汉诗。他熟读唐代三体(七绝、七律和五言)诗法(有二十卷本等几种),爱读小杜和老杜(杜牧和杜甫)的诗作,酷爱王次回(王彦泓)的艳词诗,在自己的创作中恰到好处的引用并习作。

  将永井荷风的一辈子称作“遁走者的生涯”的作家江藤淳指出:荷风对于法国文学艺术怀着“无偿的憧憬”,这是一种“艺术的心”(江藤淳:《永井荷风论》),他出版的译诗文集《珊瑚集》是他作为充满活力的近代艺术的鼓吹者的一部式的作品。但它同时又是作家的注意力从欧美文学转向本国的江户文学的契机,它们是互为的。他向江户文化艺术、趣味倾斜的速度很快,形成了他独特的、无序的、奇妙的文体。或许这与作家那段时间自己的不稳定有关,他没有确定自己形象的余裕,无法自己曾经有过的意志和。

  永井荷风文学中除了象征派译诗和汉文汉诗之外,还常常以日本的短歌、俳句和狂歌之类的诗作来表达作者的心情,反映了作家对于江户时代文学、文化、艺术和文明的绝对。如小泽信男所说:“只有在江户中,才能发现可以和繁花似锦的巴黎抗衡的艺术生活”(《筑摩日本文学全集永井荷风》)。

  他热爱江户的文人·诗人馆柳湾、俳句诗人横井也有、宝井其角、榎本其角;狂歌师蜀山田南亩;歌舞伎、净琉璃、狂言剧作家河竹默阿弥、鹤屋南北;熟谙净琉璃的河东调、园八调、宫薗调、新内小曲、一中节、义太夫调、清元调;热衷于日本画家溪斋英泉、歌川丰春、歌川丰国、葛饰北斋、竹久梦二、斋藤幸雄、谷文晁、铃木其一、圆山应举、狩野探幽;儒学者林述斋、成岛柳北、小野湖山、物徂徕;通俗小说家为永春水、泷泽马琴、式亭三马、井原西鹤、柳亭种彦、高畠蓝泉、山东京传;喜偶、(小野鹅堂)书法、草双子(插图读物)、上方喜剧、阿呆罗陀经说唱、剑术、衣物、漆艺(一闲漆器)、镰仓雕刻、八丈绢、秩父绢、建筑、御歌所、说唱、戏剧演员……不一而足。所有的江户艺术都能在永井荷风的创作中登场,形成了浓郁的江户氛围。

  永井荷风最喜爱的书房“偏奇馆”象征着他偏奇隐逸的一生,然而,在 1945 年 3 月 10 日的美军大轰炸中,永井荷风亲眼目睹偏奇馆葬身于熊熊烈焰之中。他是在疏散地冈山迎来日本投降的。1957 年,他迁居到市川市八幡町,1959 年 4 月 30 日早晨,去他家做家政的女佣发现独居中的荷风病故,诊断为胃溃疡造成的心脏。享年八十岁。

  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永井荷风在一条陋巷之中谢世,证明了他是一位一生坚守自己思想和个性的作家。数度出版的永井荷风全集中以岩波书店在 1971 - 1974 年间出版的 29 卷本《荷风全集》最有代表性。

  本文来源于ipfs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